年底人员流动增加 出行如何做好防护?

发布时间:2024-11-02 03:28:56 来源: sp20241102

  围绕冬季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国家卫健委12月2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回应多个社会关切问题。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近日,全国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总体继续呈波动下降趋势。数据显示,12月22日,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呼吸道疾病总诊疗量较上周同期下降8.2%,较高峰期下降30.02%。

  另外,米锋在发布会上介绍,截至目前,积石山6.2级地震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灾区正常诊疗服务已经恢复。

  米锋说,国家卫健委调派的两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和重症、骨科、普外科、神经外科、小儿外科、心理科等专业国家级专家,与当地医务人员一道,开放绿色通道,保障所有伤员“应收尽收”。落实落细“集中资源、集中专家、集中伤病员、集中救治”的“四集中”原则,安全转运重症伤员,实行“一人一策”个案管理,组织开展心理疏导和巡回医疗工作。

  他表示,国家卫健委将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疾控局,进一步统筹医疗资源,加强灾区医务人员力量,全力救治伤员,持续做好传染病监测和风险评估,开展饮用水监测、环境消杀等卫生防疫工作,确保灾后无大疫。

  关注 1

  未来一周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继续下降病原体仍以流感病毒为主

  国家卫健委基层司司长傅卫介绍,进入秋冬季以来,城乡居民特别是儿童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明显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前期应对新冠疫情的一些有效做法,在对患者提供诊疗特别是儿科诊疗服务、分诊分流、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等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保障和服务作用。为了及时掌握情况,发挥好基层首诊和分流作用,国家卫健委持续开展基层呼吸道疾病诊治情况每日监测,动态掌握变化趋势。“根据监测,从11月26日至今,基层每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占到全国医疗机构呼吸道疾病诊疗量的40%左右。从全国整体来看,目前基层呼吸道疾病的诊疗量相对比较平稳,近日的监测显示也有所下降。”

  另据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管理处呼吸道传染病室主任彭质斌介绍,根据12月11日到17日这一周的监测结果,近期我国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开始呈下降趋势,全国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量以及哨点医院每周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的构成比有所下降。总体来看,当前急性呼吸道疾病呈现以流感病毒为主,其他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的态势。其中,流感活动现在处于高位,但是开始呈下降趋势。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这些其他病原体呈现波动变化,新冠病毒活动处于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专家研判认为,未来一周,急性呼吸道疾病可能还是继续下降的趋势,病原体也是以流感病毒为主。”

  米锋表示,要进一步密切追踪国内外呼吸道疾病流行趋势、病原体变化和病毒变异情况,加强形势分析和监测预警。进一步扩充医疗资源,做好药品供应保障,提升诊疗效率。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服务管理,做好疫苗接种。

  关注 2

  年底人口流动增加乘火车、飞机等出行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

  临近年底,出行增加,人员流动也随之增加,如何做好防护?

  彭质斌表示,从我国的流感监测和呼吸道多病原监测结果来看,目前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基本是同步的,都处于高发状态,有部分省份已经达到了峰值,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其他呼吸道病原活动情况也基本同步,南北方差异并不明显。

  对此,彭质斌建议,年底出行时,公众在做好呼吸道传染病日常防护的基础上,加强四个方面的防护措施。

  一是乘坐地铁、公交、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期间,建议科学佩戴口罩,及时洗手或做好手消毒,做好旅途中的个人防护。

  二是对于65岁以上老年人、孕妇、儿童,还有严重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建议尽量减少前往人群聚集的旅游景区和公共场所,如必须前往,建议科学佩戴口罩。

  三是对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或出现相关症状者,建议暂缓出行,尽量避免感染其他人。

  四是对于大型聚集活动举办的单位或举办方,要落实通风、消杀、健康提示的责任,并且要关注和遵守当地呼吸道疾病防控的信息和要求。

  此外,针对“近两天有专家说不倡导公众长期佩戴口罩”的说法,彭质斌回应称,近期出台的《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版)》,聚焦公众生活、工作、学习等密切相关的常见情形和场景,区分疫情高发和常态化等不同时期,针对重点机构、重点场所、重点人群,分别提出应佩戴口罩、建议佩戴口罩、建议不佩戴口罩的分类建议,更加科学精准指导公众佩戴口罩。《指引》在保证防控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对公众生产生活的影响。

  关注 3

  老年人、户外作业人员等人群低温天气注意防寒防跌倒

  据中央气象台12月24日预报,未来10天先后有两股冷空气影响我国。其中,12月25日至27日,冷空气影响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华北、东北地区气温下降4~6℃,局地降温达8℃。另外,12月30日至2024年1月1日前后,新一轮冷空气将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气温将下降4~6℃,局地8℃以上。

  低温天气,应如何做好防护?米锋表示,婴幼儿、儿童、孕妇、老年人、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和户外作业人员是寒潮天气下尤其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滑、防跌倒,如出现冻伤、失温及胸闷、胸痛、心悸、头晕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北京市通州区次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解艳涛建议,冬季老年人要保持规律作息、规律饮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比如起床时要做到“三个半分钟”:起床时在床上先躺半分钟,坐起来后再等半分钟,坐起后两腿下垂半分钟再下地。注意保暖;避免过长时间的户外活动;科学锻炼;有慢性病的老年人一定要注意监测自己的血压、血糖等指标,规律服药,避免自行断药或减少药物剂量,一旦出现胸闷、胸痛、肢体活动不便、口齿不清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彭质斌建议,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员、外卖员等户外工作者应重点做好以下防护措施。一是户外作业时,要注意防寒保暖,建议穿戴防寒工作服、鞋帽、手套等,夜间作业应保证良好的照明。二是雨雪天气外出时,应注意防滑防跌倒,尽量避免在冰面行走或骑行;在大风天气外出时要注意高空坠物。三是出行时要注意驾驶安全,必要时安装防滑链。四是建议及时接种疫苗。五是出现紧急情况要及时寻求帮助,并且停止作业,尽快进入温暖场所。

  关注 4

  出现发热、咽痛、鼻塞、流涕等首发症状病程1周内建议首选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在患呼吸道疾病后,什么情况下可首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上海市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刘韬建议,当患者出现发热、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首发症状,而且病程在1周以内的,这些绝大多数是急性的呼吸道感染,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可以首先选择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就诊。

  同时,有反复的咳嗽、喘息或者反复的鼻塞流涕,病程超过2周甚至4周以上,但并没有明显发热的患者,这一类可能是呼吸道感染,也可能是一些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比如哮喘、过敏性鼻炎或者慢阻肺等,居民也可以选择先来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初步诊断,大部分患者都是可以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治疗的。一部分患者经过家庭医生的初步判断,也能够更加精确地转诊到专科,避免居民在综合性医院各个科室之间来回奔波。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