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天津行|记者手记:浓浓年味儿里的温暖和力量

发布时间:2024-04-19 08:46:04 来源: sp20240419

  新华社天津2月4日电 题:浓浓年味儿里的温暖和力量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施雨岑

  海河西岸,津门故里。

  老味茶汤的龙嘴大铜壶冒着热气,杨柳青木版年画上的胖娃娃憨态可掬,耳畔传来相声茶馆的热情吆喝,眼前一排排火红灯笼高高挂起,伴着铿锵鼓乐的舞龙舞狮表演好不热闹……年的味道,充盈在680多米长的天津古文化街。

  2月1日下午,北方小年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的身影出现在这里,古街顿时沸腾了。人们兴奋地围拢过来,高声向总书记问好,给总书记拜年。

  面对一张张欢欣鼓舞的笑脸,习近平总书记的祝福温暖人心:

  “农历新年是龙年,龙在中华文化中有着勇敢奋进、活力无穷、吉祥如意等多重寓意,寄托着美好的愿景。大家对新的一年要充满信心,把日子过得更好。”

  人间烟火气,红火中国年。今年的年味儿格外足。

  放眼大江南北,高铁站和机场里人流如织、回家的步履匆匆,一台台“村晚”火遍乡野、点燃乡愁,商超年货琳琅满目,街头巷尾熙熙攘攘……这是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过去一年来,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压力,一些群众就业、生活遇到困难,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台风、地震、山体滑坡、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有风有雨是常态,我们走得不容易。

  “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人民安危冷暖,总书记念兹在兹。

  2月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从火车站直奔位于市郊的西青区辛口镇第六埠村。

  田野里,连片的蔬菜大棚一望无际,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很难想象,就在几个月前,这里遭遇海河流域性特大洪水变为一片泽国,全村2000多个大棚被淹。

  “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水。”当时,看着被冲倒的大棚,菜农张凤文坐在地里掉了眼泪。她和老伴郝健经营的15个大棚,洪水退去后只有2个保存完好。

  水退人进,清理淤泥、修复大棚、补种抢种……夫妻俩在政府帮助下积极生产自救,一天也没停歇。

  总书记走进他们的新棚时,两口子正忙活着采摘、打包,准备把新鲜的蔬菜配送到市里社区。

  他们告诉总书记:“特别感谢党和政府,很快就恢复了生产。”

  “我们应该感谢你们的辛勤劳动,丰富了春节的‘菜篮子’。”总书记回应道。

  不怨天、不尤人,踏踏实实埋头干。当了32年庄稼汉,郝健的心愿如脚下的土地般朴实:“把地种好、日子过好,这就是我们农民的根本。”

  不惧风雨、迎难而上、守望相助,人民始终是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力量。

  “什么时候没有困难?一个一个过,年年过、年年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都是这样。”总书记曾深刻指出。

  此次考察中,总书记有感而发:“国泰民安,民安才能国泰”“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一定要办好”。这是人民至上的情怀,也是治国理政的逻辑。

  “津味中国年”里,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和韵味。

  在天津古文化街,习近平总书记沿街步行,走进一间间特色店铺,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泥人张店铺里,老师傅刘强正专注修复一件泥塑。案台上,名为“孔子抚琴”的作品尚未着色,线条灵动流畅,人物形神兼备。见到总书记,他如数家珍,介绍起晾干、烧制、打磨、上色等工序,一丝不苟、一步也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感慨,一代代接续的工匠精神,让文脉得以绵延不息。

  匠人匠心,总书记一直都特别看重——

  在江苏苏州,见到苏绣代表性传承人心静如水地飞针走线,他赞叹:“像这样的功夫,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韧性、耐心和定力”。

  在四川考察,鼓励三星堆博物馆的文物修复师:“一件一件来,久久为功,做出更大成绩。”

  在江西景德镇,感慨制瓷:“一辈子做一件事,祖祖辈辈干一件事,不是简单的事。”

  ……

  泥人张,发端于海河、植根于民间、传承数代人。岁月流转间,也曾低谷、也有彷徨。

  “要坐得住、沉下来、心要静,沉不下来就做不好。”刘师傅目光沉静、语气笃定,“做好每一件作品,做老百姓喜欢的作品。”

  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果仁张、杨柳青木版年画……一条老街,多少古老的手艺汇聚于此,历经时光洗礼,浸润于这座城市的血脉,塑造着这里人民的品格。

  “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总书记始终从现代化建设的大局,思考文化的作用和力量。

  任凭风吹浪打,依旧赓续不绝。越过重重险阻,冲开高山绝壁,千里奔涌、万壑归流,中华文明的长河浩浩汤汤,浇灌出这片土地的勃勃生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2月2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平津战役纪念馆。

  2017年12月在江苏徐州参观淮海战役纪念馆,2022年8月到辽宁锦州参观辽沈战役纪念馆,“这次看了平津战役纪念馆,三大战役纪念馆我都看了”。

  75年前,1949年1月31日,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役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以高超的战略战术、英勇顽强的气概、军民团结的伟力,以摧枯拉朽之势,夺取了决定中国命运大决战的光辉胜利。

  纪念馆的展板上,清晰写着那个冬天战士们高昂的口号——“打到平津去过年”“英勇顽强不装孬种,功上加功创造新的荣誉”“解放全华北,解放全中国”……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节点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奋进的力量。

  1949年新年之际,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之时,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新年献词,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迈宣言。

  今天,在平津战役纪念馆,重温历史的启迪,习近平总书记一席话坚定有力——

  “对中国革命战争史要学而时习之,珍惜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发扬革命传统,增强斗争精神,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纪念馆前,胜利广场中央,高60多米的胜利纪念塔直插云霄,熠熠生辉。

  新的一年,新的春天,新的进发。 【编辑:曹子健】